Search

今日信報專欄:

香港只有一位汪呀姐

因為舊公司的關係,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日信報專欄:

香港只有一位汪呀姐

因為舊公司的關係, 我認識不少藝人. 尤其這兩年, 也有不少非常大名的 ‘明星’跟我說: 我都快半百了( 50嵗), 希望不只是賺錢, 而是可以為香港電影圈做些實事.”

我不知道他們口中的” 實事” 是什麼, 但這兩年, 我看不到他們” 想做的”變成了他們” 能做”的.

一個人一生”想做”的事很多, 但最終可不可以成為” 能做”的, 都要看你的決心, 恆心和信心. 汪呀姐是少數的在這個娛樂圈非常尊敬的前輩, 她也是娛樂圈少有” 決心” “ 恆心” “信心” 的藝人.

最近我去了理工大學, 看了駐校藝術家計劃為呀姐策展的展覽, 她由當紅電視明星投入粵劇, 從頭學習, 用半生時間投入粵劇, 到今天成為香港粵劇界的中堅份子, 她付出的努力和堅持是值得尊重的.不要以為有名氣, 人家就接受你, 藝術家都是很有脾氣的, 若你無法令他挖目相看, 就贏不到尊重, 得不到認同. 這方面, 呀姐下的苦功可不少.

一切的堅持, 只出於一個很純粹的原因: 就係希望粵劇可以繼續活下去! 這句話是在展覽中看到的.

要令一個文化存活下去, 要承先繼後, 其實很多的中華文化在香港都比在大陸保存得更好, 原因大家都明白,一場文化大革命, 把整個中華文化洗劫得一干二淨, 幸好那時候文革沒波及香港, 加上英國人也沒有改變這裡的文化肌理, 所以香港在保存中華文化比大陸好.

把粵劇文化保留是不夠, 還要後繼有人. 沒人承繼, 也逃不了淘汰的命運, 呀姐為粵劇不但爭取權益, 也用心栽培新人, 如果你有看過她的演出, 每次她都帶新人出場. 畢竟, 一個成熟的表演者一定是在舞台上長大的.

要寫呀姐, 三日三夜都寫不完, 她是一個可愛的長輩, 她好喜歡時裝, 置裝費可不少, 我問她: 那上過鏡的衣物你怎處理?

“很多年輕artists未必有好多錢置裝, 我送給他們.”

你能夠不愛汪呀姐嗎? @wang_liza @hongkongpolyu
#理工大學駐校藝術家計劃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